我的简介

我的照片
世界就像一本书。或许当下我翻过的数页比你多。偶尔我们刚巧翻到同一页,但是各人的体验和领悟可能也会截然不同。 旅行不是比赛,不是去过更多的地方就赢了。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、一种自我成长的体验和分享爱的过程。

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

十年以前,十年以后...San Marco Square, Venice

十年前的San Marco Square。
人潮比较少、广场的地上还是平坦的。


从圣马可教堂的楼上望下去,感觉回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。


十年后,带着老公重游旧地。

清晨的San Marco广场,还没被游客淹没。


San Marco Square,或者是意大利文的Piazza San Marco,曾被19世纪法国的拿破仑称赞为“欧洲最美丽的客厅”。

因为水路交通的关系,让这座位于市中心的广场不受到车水马龙的喧闹。游客可以悠悠自在地穿越其中。


高高的钟塔,随心一拍。刚巧飞过的鸟儿被摄入镜头里了。


狮子,是San Marco的标记。
走在威尼斯,到处都看到狮子的踪迹。


San Marco Basilica,圣马可大教堂。
威尼斯的地标之一,。圣马可是《新约·马可福音》的作者,公元67年在埃及殉难。828年,两位威尼斯的富商在当时总督的授意下,成功地把圣马可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将出来,运回威尼斯,今天存放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大祭坛下。从此,圣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护神。他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。从此,威尼斯到处是狮子。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,有两根高大的圆柱,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,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——飞狮。飞狮左前爪扶着一本圣书,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:“我的使者马可,你在那里安息吧!”一眼望去,总督宫上也少不了圣马可和他的狮子。


圣马可教堂的外观是典型的歌德式建筑,入内参观是免费的。
但是要数特别的是,教堂内每天中午十二点整会开灯,每次30分钟。
因为正午十二点的阳光最强,加上少数的灯光,刚好可以把整座教堂内的屋顶照亮。
据说灯光会破坏天花上的马赛克,所以教堂内不允许拍照。但是却还是有很多不听话的游客,就像我一样...

纯黄金马赛克堆砌出来的屋顶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
这也印证了威尼斯辉煌时期有多富有。


我们坐在教堂的正中央,感受着那淡淡的金光撒在身上的感觉。
呼吸着那掺杂着浓浓艺术气息的空气。

听着导游小姐轻轻地跟我们述说着历史...

相比起屋顶和柱子上的黄金马赛克,教堂的祭台反而朴实多了。
导游小姐却跟我们说,我们现在看到的祭台不是当初的祭台。圣马可教堂的祭台曾经摆着一幅稀世珍宝。现在,我们必须付Euro2才可一睹它的风采。

付了钱,我们往现在的祭台后面走去...
哗~ 无言...太震撼了。

那是一幅纯黄金打造出来的画,点缀用的是大大小小不同的宝石和钻石。
虽然当年的宝石琢磨技术没有现在的先进,但是那宝石的光芒仍然让你觉得昏眩。
或许贪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,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趴了上前...心里想的是,如果我有一颗就好了。

被黄金照得有点透不过气后,终于走了出来。

教堂旁边有着一座钟塔,Torre dell'Orologio。
上次来的时候,它被包起来修复中。这次,终于可以一睹它的风采。

在塔顶的露台上有两个巨大的青铜“摩尔人”,穿着羊皮,腰间设有槌子,每到整点用来敲钟。一个较老,另一个较年轻,显示时间的推移。钟是原始的,上面的标志说明铸造于1497年



下午在广场上来个优雅的下午茶。
Florian,1972年开始营业至今。


我们坐在乐队旁,享受着那每人需付费Euro6的音乐。
看着那在广场上川流不息人潮,也让我们的双脚好好休息一下。


2010年9月。